中共党史

2013-04-10 10:34:43   来源:    点击:
更新时间: 2011-02-21 16:26:58 
文件大小: 47.5 KB 
下载次数: 3103(今日:,本周:,本月:)

  下载地址:
        中共党史.doc 
        资料简介:
          中共党史
1.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上不顾与会国中国的请求,决定将德国战前在山东霸占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北京十多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于1919年5月4日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并火烧了曾参与同日本进行有关“二十一条”谈判的前外交次长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但却迅速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6月5日开始,上海、天津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形成了波及全国22省100多个城市的,有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最终赢得了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官僚职务和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的胜利结局。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改变了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开始独立地进行民族解放和自身解放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通过革命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制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第一次国共合作
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战胜日益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160多名代表中有20多名共产党员。这次大会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1)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大会审议并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了国家的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会后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这一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也被称为“新三民主义”,它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纲领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2)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会议通过了允许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章程条文;决定大力吸收工农分子加入国民党,积极开展农工运动,扶助工农革命团体的发展。
(3)按照国共合作的精神选举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在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10人分别担任了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占全体委员人数的1/4。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随后兴起的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4.八七会议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7年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发动了广州起义。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所有这些起义,它们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使土地革命斗争的口号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组织和保留了一部分革命武装,为后来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由于受到坚持“城市中心论”的“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结果遭到强大敌人的围攻,受到重大损失和失败。其中只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攻打浏阳等县城受挫后,改变了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主动转移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受到党内外有“左”右倾思想的人的反对和怀疑。为了回答种种疑问,从1928年10月开始,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1936年至1939年,毛泽东通过进一步总结经验,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完善了这一道路理论。
毛泽东在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首先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其可能性是:中国是一个被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有一些受大革命影响、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有相当数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有党的正确领导。其必要性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无独立,内无民主,只有进行武装斗争,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反动统治力量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其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地,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朱德、周恩来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条道路理论的形成,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分析了“左”倾领导者的军事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中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1931年9月以来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1)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在极端紧急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召开的,表明中国共产党已能自己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从此,共产党和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7.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北平学生在1935年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这一策略总路线作了精辟阐述。决议和报告指出: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就迫使一切不愿当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民起来参加抗日民族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有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其另一部分可能保持中立态度。地主买办阶级由于其依靠不同的帝国主义“主子”,也有一部分会参加抗日。因此,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会议还对党的政策作了若干调整,并明确提出了中共要在抗战中加强组织建设,争取实现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路线,保证了党在新形势下运用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团结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8.延安整风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为整风运动的开展作了思想动员。1942年春开始了全党普遍整风后,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报告,明确提出了整风运动的任务、方针和方法。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最主要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只有反对主观主义,才能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整风运动的方法是通过学习,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使全党掌握了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战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运动还创造了解决党内矛盾的好形式、好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9.抗战的胜利及意义
1945年8月,随着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的发表、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及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8月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立即向日伪军发动猛烈反攻,解放县以上城市150余座。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向盟国代表签署投降书。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1)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它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结束了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
(3)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和转折点。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人民革命力量经过艰苦斗争的考验得到重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有着120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着120万人的正规军和220万民兵,建立了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人口的19个解放区。这一切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0.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会议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的报告主要内容是:①指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最后夺取这个胜利的方针。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③阐述了革命在全国胜利后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各方面的政策。④估计了革命胜利后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关于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农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会议要求全党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制定了党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
 
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姜海天]